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曰)岸见一郎,(日)古贺史健)


发生什么事不重要,我们怎么看待这些事才重要”的认知流派;关注人的潜能和价值的人本主义学派;以及把爱、胜任感和控制感作为人类基本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

您在位置 #88-90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20:19


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挣脱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从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

您在位置 #95-96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21:27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您在位置 #96-97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21:36


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

您在位置 #100-101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22:27


人们又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

您在位置 #101-10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22:34


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您在位置 #102-10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22:43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

您在位置 #104-104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23:15


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己经不喜欢现在了。

您在位置 #107-107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23:36


便可以终结她用“牺牲自己,讨好他人”获得价值感的病态模式。

您在位置 #131-13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25:41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您在位置 #147-148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27:05


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便逐渐露出真面目。人们不得不接受“我只不过如此”之类的现实,原以为等候在人生路上的一切“可能”都会变成“不可能‘幸福的浪漫主义季节转瞬即逝,残酷的现实主义时代终将到来。

您在位置 #182-184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29:26


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的确很有趣。他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

您在位置 #310-311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37:44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您在位置 #313-315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38:00


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您在位置 #474-476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2:48:55


首先,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您在位置 #713-714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10:20


简单将其理解为“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

您在位置 #715-715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10:37


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您在位置 #750-75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13:50


借助权势的力量来抬高自己的人终究是活在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之中。

您在位置 #782-78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16:02


所谓“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

您在位置 #821-82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18:35


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您在位置 #865-866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23:13


对方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纯粹想要讨论政治吗?不是。对方只是想要责难挑衅你,通过权力之争来达到让不顺眼的你屈服的目的。

您在位置 #922-924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26:31


对方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纯粹想要讨论政治吗?不是。对方只是想要责难挑衅你,通过权力之争来达到让不顺眼的你屈服的目的。这个时候你如果发怒的话,那就是正中其下怀,关系会急剧转入权力之争。

您在位置 #922-924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26:40


孩子并不是受过去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是为了达到现在的目的(报复父母)。

您在位置 #935-935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27:20


忍耐“这种想法本身就表明你依然拘泥于权力之争。而是要对对方的行为不做任何反应。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一点。

您在位置 #943-944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27:59


因为怒气终归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您在位置 #946-946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28:09


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发怒以外的有效交流工具。所以才会说”不由得发火“之类的话。这其实是在借助发怒来进行交流。

您在位置 #951-95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28:31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您在位置 #1043-1044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38:22


束缚是想要支配对方的表现,也是一种基于不信任感的想法。与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处在同一个空间里,那就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种自然状态。

您在位置 #1045-1046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38:41


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您在位置 #1046-1047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38:50


人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活着,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之下才能成为”个人“。

您在位置 #1053-1053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39:14


人就是这么任性而自私的生物,一旦产生这种想法,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对方是圣人君子一样的人物,也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对方值得讨厌的理由。正因为如此,世界才随时可能变成危险的所在,人们也就有可能把所有他人都看成”敌人“。

您在位置 #1069-107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40:43


那就是,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您在位置 #1080-1081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41:30


即使你逃避人生课题、依赖人生谎言,那也不是因为你沾染了“恶”。这不是一个应该从道德方面来谴责的问题,它只是“勇气”的问题。

您在位置 #1086-1088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41:56


因为事实上,衣食住行的一切都是由金钱来支撑。虽说如此,但是否只要有巨额财富,人就能够获得自由呢?我认为不是,也相信不是。我认为人的价值、人的幸福不是可以用金钱买到的东西。

您在位置 #1121-112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44:45


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而如果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就会受到惩罚。阿德勒严厉批判这种赏罚式的教育。在赏罚式教育之下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是先有了希望获得表扬这个目的,所以才去捡垃圾。并且,如果不能够得到任何人的表扬,那就会很愤慨或者是下决心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很明显,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想法。

您在位置 #1169-1173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57:39


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您在位置 #1176-1177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57:49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您在位置 #1179-1179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57:58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

您在位置 #1184-1184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3:59:07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您在位置 #1228-1229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01:46


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

您在位置 #1233-1234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02:13


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正因为察觉到了这种欺骗行为,孩子才会反抗。

您在位置 #1233-1235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02:16


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不是如此,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各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您在位置 #1236-1239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02:58


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您在位置 #1245-1246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04:09


是否从闭居在家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或者如何解脱出来,这些原则上是应该由本人自己解决的课题,父母不可以干涉。虽说如此,但毕竟不是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所以需要施以某些援助。最重要的是,孩子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是否想要真诚地找父母商量或者能不能从平时开始就建立起那种信赖关系。

您在位置 #1250-1253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05:34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您在位置 #1262-126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06:34


信任这一行为也需要进行课题分离。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

您在位置 #1265-1267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07:20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您在位置 #1280-1281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08:16


分离就是这么回事。你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那么,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呢?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你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请你想想前面那位老婆婆说的“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那句话。她的话一语道破了课题分离的核心。看到你的脸的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您在位置 #1283-1286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08:55


可以构筑。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您在位置 #1332-133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14:48


读书的时候如果离得太近就会什么都看不见。同样,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

您在位置 #1333-1335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14:59


虽说如此,但距离也不可以太远。父母如果一味训斥孩子,心就会疏远。如果这样的话,孩子甚至都不愿与父母商量,父母也不能提供适当的援助。伸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保持这种适度距离非常重要。

您在位置 #1335-1337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15:17


神在看着”就有可能成为自律的规范。或许只要得到了神的认可,那就没有必要再去寻求别人的承认了。

您在位置 #1371-137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18:05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自由。

您在位置 #1411-141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21:11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您在位置 #1418-1419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21:54


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地生活。

您在位置 #1431-1431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23:22


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

您在位置 #1549-1549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32:22


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interest)。

您在位置 #1551-1551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4:32:37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您在位置 #1927-1928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5:22:40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您在位置 #1929-1930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5:22:45


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接纳。

您在位置 #1937-1939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11:45:43


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

您在位置 #2108-2108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下午11:58:13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并且,哲人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幸福就是“贡献感”。

您在位置 #2171-2173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3日星期二 上午12:04:24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您在位置 #2194-2195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3日星期二 上午12:05:47


当然,考试也许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也不知道该学到什么程度,所以也许会感到麻烦。但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也可以,解开一个算式或者记住一个单词都可以。也就是要不停地跳舞。如此一来,势必会有“今天能够做到的事情”。今天这一天就为此存在,而不是为遥远的将来的考试而存在。

您在位置 #2320-2322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3日星期二 下午11:52:59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

您在位置 #2342-2343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3日星期二 下午11:54:10


因为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所以才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您在位置 #2347-2348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3日星期二 下午11:54:25


阿德勒所说的“人生的意义是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就正是这个意思。人生没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你可以赋予这样的人生以意义,而能够赋予你的人生以意义的只有你自己。

您在位置 #2367-2369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3日星期二 下午11:56:11


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

您在位置 #2399-2399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3日星期二 下午11:58:03


哲学用只有专家才能看懂的语言来叙述,这原本就很奇怪。因为哲学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知识“而在于”热爱知识“,想要了解不了解的事物以及获得知识的过程非常重要。

您在位置 #2448-2449的标注 添加于 2017年1月4日星期三 上午12:01:50


上次更新: 5/1/2022, 1:36:04 AM